【主持人:王鹏辉】
我们现在邀请中信证券农林牧渔分析师盛夏来给大家做演讲。
【盛夏】非常感谢刚才王博士的主持,也感谢新财富杂志能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再展示一下我们的观点和投资逻辑。
我刚才看了一下也听了一下之前几位分析师的演讲,把我们放在了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的后面,我觉得这也是挺好玩的事情,我对这个事情还是有看法,农业来看不仅仅是消费品,它可能更多的还是从周期的角度去看。我们说农产品价格的弹性对企业盈利的影响来看的话,可能比量的驱动还要大一点,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还是觉得刚才的医药生物也好、食品饮料也好,可能大家看起来都比较阳春白雪一点,我们可能看起来有一点下里巴人的感觉。但是没关系,我们现在是要看风,既然风起来了,那么观点就明确一点。我们对明年的观点非常明确,就是猪会飞,看好整个畜禽养殖的产业链。
我们的观点还是比较明确的,就是“加仓畜禽产业链,坚守种业龙头”,我们对这个大的观点来看,还是维持行业超配的观点。因为今年以来整个农业的涨幅还是比较不错的,比之前两位的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来说稍稍好一点,跟其他风更大的行业来比的话,还是有些差距。
我们的观点,明年的猪价可能会超过大家预期的一个看法,刚才我们说了猪是风吹起来的。我前面听到王涵博士讲的未来十年是大的货币宽松牛市的起点,如果放在猪的观点上,就给我们又加了一点风,这风就更加力了。
简单讲一下,我们对整个畜禽养殖产业链做了分析框架,从框架上讲的话,包括几种因素,包括趋势性的因素、周期性的因素、季节性的因素、偶发性的因素,甚至包括货币性的因素。最关注的还是产能概念,决定农场母猪的有效产能,就是母猪是不是少了、是不是多了,这是我们最关注的一点。但是母猪跟其他的产能不一样,母猪是活的,对母猪来说我们考虑更多一点,我们对农场母猪分析的框架比我们列出来的因素会更宽泛的多。因为数据采集的问题,在采集过程中更依赖于草根的情况,所以在今年的情况下,大家以不同的草根数据来源,不同的官方数据来源,大家在农场母猪去产能方面数据上有很大的质疑。在4月份的时候我们看好猪价反转的技术,从4月份到7月份大家觉得猪起不来,他们觉得养殖效率提升了,母猪的去存栏量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最后从4月份,包括10月份,最后从实际量来看还是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的。
从产能调整上面,主导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资金因素,一个是猪价预期下的主动管理。
从实际情况来看,到目前为止,也就是官方公布的数据,大概是10月份为止,农场母猪已经连续降了22个月。需要说明一点,从实际得罪高点是2012年12月份,但整个2013年去产能的幅度都不是特别大,基本上大概还是维持在从5100万头降到5000万头的量上。从环比情况来看,2014年7月份有一次加速的下降,当时市场预期一个月下降20万头,实际数据兑现是40万头。第二次是10月份,10月份当时市场预期是20万头,最后出现60万头。这两次大幅的超预期,也奠定了整个养殖板块牛市的基础。这是我们说的第一点,就是现在已经看到的量的情况来看,比周期高点下降了13.5%左右。
从养殖户的资金压力来看,我们做了细化,母猪大概正常使用是三到四年,三到四年之后正常淘汰了,所以有正常淘汰比例在。第二个是非正常淘汰,价格比较低,养殖户就把它淘汰了。还有一个是正常补栏情况,这是市场关注的比较少的因素,其实大家更关注一下母猪补栏的情况。我们刚才讲到7月份的情况和10月份的情况都是由第三个因素影响的,也就是说补栏情况大幅超出市场预期。这一点我提示大家要重新的去关注母猪的补栏情况。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觉得养猪是一个规模化的过程,认为猪的价格弹性会失去。当前国内的生猪养殖规模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以规模化过程的初期,在这种初期的情况下,大家对养殖规模化的扩张是非常盲目的扩张状态。也就是说对养猪户而言只要有钱马上就投进去,2011年赚钱2012年大幅就增加产能。在这种情况下,对整个的养殖户资金链情况来看,就会出现明显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加杠杆的过程;第二个是养殖户的资金链时刻处于非常崩紧的状态,因为只要赚钱就会投进去,非常紧的一个状态。但我们通过草根数据做了一个测算,从测算的数据来看,我们觉得养殖户的加杠杆期经营情况比上一轮周期增加了2倍,比上上一轮周期增加了3倍以上,这样增加杠杆的行为。但是现在其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养殖户从信誉上没办法去说,第二是从母猪补栏的情况来看显得非常悲观,对明年猪价看不准,没有钱去补母猪。所以我们特别提醒母猪补栏情况大家要关注一下,这一块比大家的预期要差很多。
所以总体上我们对明年做一个总的看法,大家还要关注一点,就是需求实际上是下降的,这个也是得到市场的共识。那么这一轮周期非常显著的特征,供给和需求是处于双收缩的过程。但是我们这里面需要强调一点,大家还是对大众品的价格过于拘泥于细节了。
综合而言,我们结合草根的数据,包括专家的系统,包括对餐饮系统的梳理来看,我们预计需求会下滑3%-5%,但是实际上我们能看到农场母猪的去产能大概是去了14%-15%,供需的缺口大概在10%以上。2010年上一轮周期缺口大概是8.6%左右。从这个数据上的反应来看,也能很明确的看到这一轮周期的供需缺口影响程度,对明年猪价的反应都会比2011年甚至要大。这是对总体的判断。
第二,可能大家会对猪价节奏把握来说也想了解一下。我们的看法,从节奏短期的猪价来看,主要是存栏结构、出栏体重、仔猪补栏等短期指标页显示11月开始供给将进入新的收缩期。我们总结了一下这几轮周期的情况,大概是五轮周期的情况。从五轮周期来看,我们对明年养殖户的盈利能在700元/头左右。从去产能的缺口来看,这一轮的供需缺口要比上一轮大,所以从这个点来看最高盈利点到700元/头应该不是特别乐观的估计。
另外我们看一下禽这一块今年禽类大周期与猪价周期一致,产能大幅收缩至不足正常需求水平。H7N9影响了两年时间,现在逐步去消除。从国家舆论上来讲,舆论也逐步在引导,不让大家说禽流感这个名词,把它定义为H7N9这个名词,从需求的角度来讲还在逐步恢复过程当中。我们跟踪了几个大的企业出栏数据和屠宰数据来看,整个量还在需求调整过程中。对明年而言,禽的弹性会大一点,但是周期是同步的。
顺着产业链周期而言,饲料跟疫苗。从饲料情况来看,明年一季度会同比出现比较大幅度的增长。今年从四季度开始就改善,但是因为去年基数相对较高,去年猪价有一波小反弹,导致的基数比较高,所以在今年三四季度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从明年一季度来看,饲料和疫苗会大幅度体现出来。从推荐来看,是产品结构比较好,它的产品毛利率比行业毛利率要高1倍,产品结构比较好。
再简单补充一点,刚才讲到了CPI的因素来看,之前王博士也讲到了,从CPI的角度来看,自下而上的去看的话,对明年CPI的担忧程度不是特别大。我们对其他大的工业产品研究不多,我们只能从自下而上去看,从猪价这一点去看,我们觉得明年的一季度可能会是CPI比较高的一个点。如果我们的判断没有出现失误的话,今年4月份最低点是14.5元,明年最低点也是14元以上,也就是猪价同比涨幅会达到30%-40%,从CPI的贡献来看,整个猪品是1个点。
第二大部分我们主要讲一下种业的情况,我们取的名字叫“坚守种业龙头”。从坚守种业龙头这个文字描述来肯,我们对种业是一个长期看好的态势。
我建议大家去关注一下,我们为什么讲“三期叠加”的这个概念?主要是三个方面:
1、产业红利。种业一般品种研发大概需要八到十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对上市公司而言,对龙头企业而言,我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不停的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投入一代,三代进行循环的交替。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企业可以在三代之间做到起承转合的无缝结合了。
2、制度红利。大家可以看到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条就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一定是种业安全。我们能看到国务院发的8号文,甚至很多连续的文件,都在强调把国家的种业做大做强。做大做强是一方面,第二方面未来一些有优势的品种会出现;第三方面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明年一季度左右《种子法》会出来,这对种子是强有力的保护,从原来部门规章制度上升到了法的角度。
3、库存周期。这个我就不多讲,这个趋势是比较明确了,从去年开始整个的水稻、玉米制种面积下滑,我们预计在2015年、2016年种业会出现库存的扭转期。
这里面我简单的再复述一下孟山都这个企业的情况,到现在为止它的市值到4000亿左右,它的利润十年翻了7倍,收入是10年翻了1倍,从这个数字来看,它的净利润提升是非常快的。它的大的发展路径主要就是整合,原来是一个农药化肥这一类的企业,现在开始做种子,尤其是做转基因的种子。它的发展路径我们觉得也是当下我们中国种业一定会走的一个路径,就是大规模的行业整合,甚至包括纵向的整合,包括横向的整合。从今年的整合趋势来看,大家明显可以看到整合趋势的特征。
种业的变化我做简单的补充:第一,种业和畜禽产品不一样,它更具有消费品特征,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特征,从孟山度、先锋来看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发展路径。重点公司这一块我们主推登海种业,主要是大品种继续的崛起;还有一点是推农资一体化服务平台,种子+农药+化肥等种植业综合服务平台,广西模式、河南泛黄模式。
大体上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王鹏辉】谢谢盛夏的精彩演讲,这么枯燥的一个行业讲得还挺有趣的。
(文字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嘉宾本人核实 )
本文系全景网《全景号》特约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