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财经

全景网是一家财经资讯网站,拥有资本市场网上路演平台,以及上市公司互动平台。专注于提供及时专业的财经资讯、深度的上市公司观察解读、轻松诙谐的财经原创栏目,致力服务于资本市场投资者和财经业内人士。

华安基金苏卿云:数字经济增速亮眼 核心领域GDP占比已超越房地产

  利好政策频出、企业竞相布局,如何捕捉数字经济投资机会?

  近日,数字经济领域重磅消息不断。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相关政策,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市场层面,海内外互联网大厂与创业者正陷入一场“赛跑”中。

  在同一周时间里,Open AI打造的GPT-4大模型亮相;谷歌宣布开放大规模语言模型PaLM的API接口,并推出面向开发者的工具MakerSuite;微软发布AI办公助手——Microsoft 365 Copilot;国内相关公司也纷纷跟进......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就是新的‘石油’。”华安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苏卿云提到,从核心领域来看,数字经济的GDP占比其实已经超越房地产。ChatGPT可以说是引领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爆发,从而带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2023年,数字经济的投资主线是什么?作为目前市场上唯一涵盖数字经济领域的主题指数,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如何精选出数字经济主题龙头?如何利用ETF更好地捕捉数字经济的投资机会?

  近日,《拜托了基金》对话华安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苏卿云,探讨《乘数字经济新浪潮,ETF如何布局?》。

微信图片_20230321211856.png

嘉宾介绍:苏卿云

  华安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ETF业务负责人,数字经济ETF(159658)基金经理;厦门大学会计学硕士,伦敦商学院金融硕士,注册金融分析师(CFA)。

  三大内容: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新基建

  全景网:这几年一直在提数字经济,去年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数字孪生等等,关于数字经济这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能否先跟大家介绍一下它具体的内含?展望2023年,您认为数字经济的主线是什么?

  苏卿云:目前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而且GDP占比也在逐步提升。

  从过去5年的数据来看,数字经济实现了翻倍的增长。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大家也知道,过去两三年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我们整体的经济压力非常大,但在这个背景之下,数字经济仍然实现了每年16%左右的增速,说明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整体经济中的一个稳定器,甚至是加速器,在推动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从内容上看,我们认为数字经济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数字的产业化,主要指数字的开发和应用端,比如说芯片、服务器这些硬件端,以及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这些软件端,就是为数字经济支撑的最核心的领域。

  二是产业的数字化,主要指的是如何在产业端,应用到数字经济的一些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实现数字化的升级换代。

  目前应用比较多的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的改造,智能汽车等自动驾驶的应用,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应用,以及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其他应用场景。

  三是数字的新基建。为了发展数字经济,其实需要进行非常多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前年我国提出了东数西算,就是要在西部建设非常多的、可以为东部沿海城市提供算力的算力中心,目前算力中心也已经在宁夏等西部城市落地了,所以这也是未来可以关注的产业,也是投资上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全景网:近日,《数字中国建设规划》重磅文件出炉,强调了要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是否意味着数字经济赛道将迎来实质性驱动?有哪些重点方向值得关注?

  苏卿云:这个文件从整体的规划布局上,为未来5~10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方向。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当然,《规划》中也提出了非常详细的方向。比如说发展数字中国要有两个基础,首先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上,要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这5个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融合。

  从产业发展以及投资上看,目前可能主要还是偏向数字产业化,比如跟电子、通讯、计算机相关的领域。其中,最核心的领域还是芯片、存储器、服务器这些硬件端,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软件端,我们可以在这些产业的应用层面去寻找一些相关的投资机会。

  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

  全景网: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新型生产要素,那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如何参与生产?目前有哪些产出,未来又会开拓出怎样的市场?

  苏卿云: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过去,石油可以说是驱动工业经济时代发展最核心的资源品之一。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石油”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数据。而且,像石油这些资源,它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以及排他性,同时,还有资源使用上限的约束。

  而数据具有可复制性,稀缺性相对于传统资源来说更加弱化一些。同时,它也没有排他性,可应用的场景非常多。

  而且中国是数据上非常丰富的国家,因为我们有全球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同时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5G基站、光纤铺设等,在全球来看都是属于领先地位,所以我们在过去这些年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但主要问题就在于怎么样通过这些数字技术的发展,来从数据里面挖掘出可用的信息、可用的资源。

  目前来看,我国数字经济的全产业链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了,但在一些核心领域,目前来看还有很多国产替代的空间。

  比如先将党政机关的电脑进行软硬件国产化,再逐步应用到通信行业、金融行业、交通运输、工业互联网等等,应用空间是非常广阔的,这是我们当前存在的一个发展机会。

  此外,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为产业带来生产力的提升。

  根据数据统计,如果企业能够实现数字化改造,它的生产效率可能会提升30~50%以上,也就意味着可以实现降本增效,这对很多工业企业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已超越房地产地位

  全景网:ChatGPT当之无愧是年后最热的点,近期数字经济的整体活跃让ChatGPT板块也展开了一次强修复,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数字经济主题从去年年底至今已经运作较为充分,您如何看待后市的持续性以及当前的估值水平?在2012-2013年,启动了一次“互联网+”的科技成长行情,对于目前数字经济所处的投资阶段您有何判断?

  苏卿云:从ChatGPT本身的发展上看,我们认为它还是处于非常快速的行业变革期。

  我们认为,ChatGPT还处于人工智能应用的偏早期阶段,目前主要的功能还是跟用户的问答交互。其实人工智能未来应用的空间是非常广泛的,不仅仅是这种简单的问答交互,更多的是应用到与我们生活相关,甚至经济相关的一些生产端上,让生产更加智能化,更加提升效率。

  可能大家从投资角度,觉得市场已经反映了ChatGPT的基本预期,其实从产业放量来看,未来还是有非常多的空间。

  从数字经济整体的发展来看,目前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全面扩展期,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目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大概占8%左右。

  我们可以找一个可对比的参照物,过去,房地产是我国的核心产业,在GDP当中的比重非常高,也是推动我国GDP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当前来看,房地产已经占到我国GDP的不足7%了,从核心领域来看,数字经济的GDP占比其实已经超越房地产。从大的产业端来看,如果把相关产业都加进来,目前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是40%左右,而房地产其实只占到了不到20%。

  而且像ChatGPT出来之后,我们看到,国内外的科技巨头,比如海外的谷歌、微软、亚马逊,国内的百度,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都在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ChatGPT可以说是引领了人工智能领域,从而带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数字经济指数如何筛选龙头?

  全景网 :您管理的数字经济ETF跟踪的是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这个指数如何精选出数字经济主题龙头?有哪些筛选标准?目前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覆盖了50家行业龙头公司,能否介绍一下市值布局与典型公司的分布具有什么特征?

  苏卿云: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捕捉、跟踪数字经济的投资机会,我们用中证发布的数字经济指数来编制了一个ETF,也就是我们的数字经济ETF(159658)。

  指数的编制方法也比较简单,就是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基建等几个方面,筛选出联系最紧密,同时也是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家公司。

  为什么要选这个行业的大公司?因为从过去的发展来看,大公司本身具有比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同时抗风险能力也非常强,所以它的经营比较稳健,盈利增速也比较稳定。

  从行业上看,目前占比最高的是半导体,占到指数的30%;其次是跟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占到指数的25%。也就是说,数字产业化中最核心一块领域,半导体和软件在指数中的占比超过了50%。

  从前十大权重股来看,基本上也都是各个行业的龙头,比如做金融科技的、做安防的、做自动化设备的、做软件开发的,做工控软件的等等龙头企业,所以从整体上看,这个指数的分布也基本上反映了目前A股市场投资者对于数字经济的认知以及投资上的需求。

  增速亮眼 保持积极乐观态度

  全景网:2021年,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公司的营收增速以及归母净利润增速整体都保持了较高增长,均在30%以上。马上也到今年的年报业绩期,从目前已经发布的业绩情况来看,整体情况如何?对于未来的营收、利润预期增长有何判断?

  苏卿云:从整体上看,数字经济指数反映了市场的一个大趋势,特别是成长性赛道的趋势。但是从自身来讲,相对于一些细分的行业指数,它的投资性价比会更有优势一些,虽然弹性比较大,但是长期业绩还是不错的。

  从估值来看,数字经济指数目前处于历史估值中位稍微往上的位置,并不算太高。

  从盈利的角度看,去年是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一年。内部需求收缩、供给端也受到一些冲击,大家对未来的预期比较弱,所以去年很多行业的净利润都是下滑的,包括一些宽基指数的净利润也是下滑的。

  但是我们看到,去年数字经济的净利润还是上涨的,而且从增长速度上看,去年主营业务同比增速为31%,净利润增速为34%,都非常高。这也体现了,去年,包括之前,数字经济行业虽然面临着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自身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大家可以发现,在疫情期间,我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会更多地使用线上消费,线上支付,甚至线上医疗问诊,线上教育等等,越来越多地向与数字经济相关的领域转变,这推动了数字经济的技术,包括应用发展。

  所以为什么我们看到,数字经济在过去几年依然保持非常快速的增长,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抗周期特征,体现在当周期性的经济下行时,它反而能够在这种下行的经济周期当中去获益。

  所以我们认为,一方面,疫情放开之后,经济逐步复苏,各种消费也基本在逐步复苏,但是过去积累下来的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应该还能够得到非常充足的延续。

  另一方面,在当前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之下,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得到一定保障,同时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之下,数字经济有可能还会延续过去的发展速度。

  所以对于未来的数字经济领域,包括这些上市公司、相关行业的发展,我还是保持一个非常积极的、偏乐观的态度。

  成长性特征是贡献收益的主要来源

  全景网:横向来看,与大盘指数相比,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有何风格特征?投资者需要关注哪些风险?

  苏卿云:从整体的指数资产上看,因为它都是属于数字产业里面比较核心的领域,并且都是核心领域里面的龙头公司,所以这些上市公司本身的资产是非常优质的。

  因此从指数特征上看,一是大盘风格,二则是成长性特征。此外,我们对数字经济指数过去几年的收益做了一个拆分,发现成长性特征是过去贡献收益的最重要来源,占了数字经济整体收益的85%以上。

  成长性其实刚才提到的,行业的盈利以及主营业务的收入增长,这是它最明显的特征。在持续不断的行业推动下、在盈利持续提升的过程当中,也就推动了二级市场的指数收益表现。

  风险方面,投资者必须要注意的是,在市场发生调整,或者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冲击时,成长性特征的行业可能会面临着比较大的波动。

  此外就是数字经济本身,如果投资者自己去投资,可能会面临一些踩雷的风险,因为这个行业发展非常快,如果一家企业在行业里面不能保持领先的成长速度,很有可能在未来会被逐步淘汰;更有一些公司,会故意去蹭数字经济相关的一些热点,投资人如果贸然去投资,也会面临比较大的踩雷问题。

  所以我们还是比较建议投资者通过数字经济ETF去进行相应的投资理解。

  持续学习 理性投资

  全景网:做投资既要保持对于市场变化的敏锐度,又要保持对于波动的定力,既要突破自我,也要坚持本心。在这么多的约束和挑战中,能否分享一下您这么多年的投资心得和体会?

  苏卿云:做投资,一方面要不断地对市场新发生的事件进行学习,进行解读。

  其次,做投资还要克服人身上的一些弱点,比如在市场恐慌的时候,怎么样去抵抗市场的恐慌情绪;在大家都去追高的时候,怎么样去做一些比较理性的投资操作,怎么样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未来市场的发展或者当前市场的阶段,从而做出理性的投资操作,这都是非常难的事情。

  所以我们看到在股票投资领域,甚至在ETF投资领域,即使是一些专业的投资者,有时也可能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

  因此,对投资者最大的建议就是要更加理性进行投资。理性投资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理性判断自身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二是坚持自己的投资纪律,比如制定一些止盈和止损策略,一旦达到止盈和止损目标时,就要坚决去执行。

  当然,也要更多地去借鉴一些专业投资人的投资经验,比如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等,看他们是怎么样应对市场的变化,怎么样应对投资当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能够在投资过程当中更多地去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

  【风险提示】本文所涉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基金管理人的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任何在文中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风险等级及其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各销售机构和基金管理人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应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文章提及所有个股仅为示例不代表任何推荐,嘉宾及主持人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承诺。

精彩推荐

我要投稿

  • 投稿须知:点击查看
  • 投稿邮箱:wetg@p5w.net

  • 扫描二维码,随时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