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净的皮肤、明亮的眼眸、亲切的笑容,UU客的CEO吴凡拥有时下“小鲜肉”的典型特质,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他却选择在25岁前完成三份漂亮的创业答卷。投资人盛希泰一直强调,洪泰邦的精神是“ALL IN”(全身心投入)的狼性,那么,身为洪泰邦一员的吴凡身上的狼性绝对是内敛而有灵气的。
吴凡将UU客的总部(包括管理和技术部门)设在了海淀区的专家国际公馆,客服、销售等部门设在海口的复兴城。在他眼里,这样的资源配置最合理:在京的总部可以与资本和技术进行充分接触,而其他部门的外迁则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维系UU客在海南的资源。专家国际公馆的东侧紧邻着东升科技园北领地,这里聚集了北京最多的科技创业公司,可以让UU客接触更多的技术和宣推人才,而他们也正面临这样的困扰,虽然团队电商经验丰富,但迭代了几次的产品都不能让吴凡完全满意。
校园创业“初试牛刀”
吴凡的三次创业与旅游业相关,且都与海南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8年,他被海南大学化学系录取,精力充沛的他经常组织社团同学短期旅行,并且逐渐掌握了带团旅行赚差价的“门道”。“我女朋友在南京读书,一开始赚钱的动力就是为了多见女朋友。”就这样,他把旅行团的小广告刷遍了校园和宿舍,由于价格便宜且游玩深入,他很快就组织了自己的团队并在学生中小有名气,“五一的时候,学校里的校车、包括周边学校的校车都被我们调来了,还是不够用。”
吴凡团队的高人气也吸引了学校的瞩目,时值海南省创建国际旅游岛,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专业的培训、帮他们拿到了旅行社的合法资质,原来的学生自治组织“摇身一变”成了海南省唯一一家学生旅行社——书香海韵学生旅行社。他们还在海南省第一届创业大赛上崭露头角,成为唯一一支获得政府30万免息津贴的创业团队。
学生期间吴凡就对海南旅游业有了清晰的认识,既旅行社的收入来自游客消费的返点。以当时市价180元的深度游为例,每位游客交给旅行社的团费是180元,旅行社还需支付中间商60元的中介费,每位游客的实际花费是420元左右,旅行社每接待一位游客就要赔至少300元。但另外一份报告显示,每位游客在海南的平均消费是2000元,给旅行社的返点为60%既1200元,也就是说除去团费亏的300元,旅行社还有900元的利润空间。
吴凡则扮演了“搅局者”的角色,他发给旅行社的团里几乎全是学生,学生的特点是基本不购物,当一家旅行社察觉到赔钱的事实后,他就换其他的旅行社。时间久了,旅行社们不得不单独为学生群体制定规则:只要吴凡带来的学生团,每个人再多交300元团费,但此时吴凡早已赚到了“第一桶金”。除了与专业的旅行社对接外,书香海韵还有自己开发的深度旅行路线,无购物、海边露营、渔家乐等一应俱全,深受标新立异的学生群体喜爱。
在书香海韵逐渐走上正轨后,吴凡团队却和校方在股权上发生了分歧。最终,学校将旅行社的所有权一次性转让给了一家校外公司,吴凡团队则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比肩途牛”
后书香海韵时代,吴凡团队集体出走,创建了名为UU跟团游的新公司。这家公司电商色彩浓厚,他们利用当时(2011年)旅游从业者对网购、团购不熟悉的特点,在淘宝、天猫以及拉手网等团购网站上销售跟团游路线、景点门票和酒店住宿等赚取差价。也因为吴凡团队之前做书香海韵旅行社的积累,他们总能拿到这些产品最低的折扣和优势资源,进而获得电商销售的领先地位。
在全民网购的今天,他们的二次创业看似缺乏新鲜感,但在2011年,做淘宝还是能让人迅速发家致富、开上宝马车的“风口”。据吴凡回忆,2011年UU跟团游的净利润达到百万级,同样主打跟团游平台的途牛网当时还在“烧钱”甚至亏钱。2015年,UU跟团游的销量为海南省第二,营收5000万元上下,这份创业也一直持续至今。而成就这个千万元项目的创意居然来自于吴凡在奥运会期间,看到外国人在场馆外倒卖门票的现象。“他们都不会说中文的,就用英文喊‘ticket’‘ticket’,也不买热门场次,也不讲价,但是总能赚到钱。”
之所以选择UU跟团游的模式,吴凡认为,随着国人旅游需求和旅游经验的增长,传统长线跟团旅游的市场必然会迅速缩小,而到达目的地后的短线跟团和门票等标品的需求,必然会上升,所以他们果断放弃了传统旅行社模式。旅行社的危险因素和成本因素,也是促使他放弃的原因之一。书香海韵期间,他看过了太多旅行社的事故,安全风险成为了吴凡在旅游领域创业最想要规避的风险,UU跟团游如是,现在的UU客也如是。
UU跟团游后期也尝试过自己搭建平台,期望形成像途牛一样的聚集模式,但因为老顾客的迁移难度较大,他们还是更多的停留在淘宝和团购上。“根本的问题在于方向选择,我们其实比途牛起步早,但我们更注重垂直,想在已有的省份,比如云南、海南、广西深耕,为用户发现更好的产品;而途牛则更扁平,铺开的省份多,和资本集合的也更紧密。”但跟随他创业多年的小伙伴却认为,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学生创业者和成熟创业者之间必然是有差距的,经济的压力会让人错失很多战略决策的优势,“把摊子铺得像途牛那么大,是有压力的”。
UU跟团游前期,吴凡尝试过给学生分期贷款,形式类似于聚分期和分期乐,只不过他贷款的项目是旅游,名字叫校园团。每个学生的额度是1000元,首批试点100人,结果参与试点的同学都把这部分钱当做前期推广赠送的了,很少有人还款,最终不了了之。“十几万块钱当时对我个人来说也没什么,就是发现一直亏在这里,就觉得做不下去了,没有坚持到风口……”经历了UU跟团游和校园团的经济压力后,吴凡意识到从创业公司还是要向资本靠拢,于是,这一次,他选择了北京。
再次创业:做同行里的矮子
作为共享经济的爱好者,吴凡的这次创业想通过对接当地向导和游客,将服务、房源、车及一切旅游所需要的资源联系起来,实现高效、畅通、深度的个性化定制旅行。作为第三方平台,UU客通过导流社交关系,实名认证解决安全问题。用一种独特的旅行方式帮助年轻人实现“私人订制”的旅行。
在旅游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吴凡逐渐发现,旅行是一个低频市场,同一个人到同一个目的地消费两到三次的频率很小,即使算上人际传播的周边亲友,“回头客”的概率也不高,因此深耕某一个省市的或者国家的意义并不大。“只有当你是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地域性的公司的时候,用户满意了才会再来找你,因为你能推荐全国各地的目的。”基于此,他这次选择了C2C旅游平台的创业方式。“我们希望将导游或者说向导资源作为一个切口”,要坐飞机用户会想到去哪网,订酒店会想到携程、艺龙,跟团游就会想到途牛,唯独找向导这个领域是空白的,UU客想成为填补这个空白的产品。“现在UU客注册的导游有7万多,领队1万多,然后达人向导几千人。已经是很大的数量级了”,UU客为向导提供快速写行程计划的工具,当向导的计划中里出现酒店、门票、机票等标品名称时,平台还会为向导推送相关产品的底价购买方式。而用户则通过社交沟通与向导确认定制的行程,并通过第三方担保和实名认证确保资金和人身安全。吴凡认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也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这种定制的深度游,“毕竟来到北京,你更想住四合院,而不是快捷酒店。”
再次创业,吴凡格外低调,虽然经历了两轮融资,但都没有公开发布信息,他本人也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我们希望在用户中有知名度,但做同行中的矮子,不希望被过多的关注。”
本文系全景网《全景号》特约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