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财经

全景网是一家财经资讯网站,拥有资本市场网上路演平台,以及上市公司互动平台。专注于提供及时专业的财经资讯、深度的上市公司观察解读、轻松诙谐的财经原创栏目,致力服务于资本市场投资者和财经业内人士。

好景难再!凯因科技IPO募资不足 首个新股发行失败还有多远?

  注册制的市场筛选效应已经显现,新股凯因科技公开发行募资最终金额(扣除发行费用)不到计划募资额的三分之二。

  2021年3月3日,刚登上科创板的凯因科技发布关于公司募投项目金额调整的公告称,公司此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8.06亿元,扣除8002万元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后,募集资金净额为7.26亿元,仅为此前《招股说明书》公布10.92亿元计划募资额度的66.5%。

  为此,公司要大幅调整各项目资金的投资额度。其中公司新药研发投入额由原来的7.48亿元降至4.56亿元,削减了近39.1%;营销网络扩建削减了54.4%至2000万元;剩余2.5亿元充入公司流动资金部分。

  图/公司公告

  同时在二级市场方面,凯因科技在上市首日大幅冲高后就出现大幅回落,之后更是呈现连续下跌态势,13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到了34.12%,截至3月5日收盘,公司股价定格在28.21%,盘中27.16元刷新了股价历史新低。

  

  图/wind资讯

  身处热门医药行业的凯因科技,在IPO募资环节和二级市场接连失利,其首要原因就是各样式的经营风险不断累积。

  未来之路充满荆棘

  凯因科技的未来,押注在了十分拥堵的赛道上。

  资料显示,凯因科技有多款即将商业化的产品主要聚焦在丙肝治疗领域,如直接抗病毒药物凯力唯和赛波唯药物组合(凯因方案)。

  但是丙肝治疗市场,已经在国际生物药巨头的攻克下急剧缩减。美国病毒领域最著名生物医药公司吉利德,这家被誉为“制药界的苹果公司”,2007年就进入了中国,公司旗下两款丙肝药物Harnovi和Sovaldi都是真正的治愈型药物。

  而丙肝病毒的逐步消灭,也意味着该领域药物的市场可能永久性消失。由于用药患者急剧下降,再加上印度仿药的冲击,吉利德旗下的丙肝药物营收近些年来呈现急剧下滑状态,管理层也曾表示未来还有进一步降价的可能。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凯因科技的新品就撞上了这个枪口。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与凯因方案同属泛基因型治疗药物有吉利德的丙通沙和艾伯维的艾诺全,其中丙通沙进入了201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其中,丙通沙(吉利德)和艾诺全(艾伯维)2019年市场份额分别为74%和26%,处于双寡头垄断地位。这表明在急剧收缩的市场中,凯因还要从寡头手中抢饭吃,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而公司另一大即将商业化的产品培集成干扰素α-2注射液,不仅同样处在丙肝市场。并且在技术上迭代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方案的第四代方案“DAAs口服疗法”即将商业化,而含培集成干扰素α-2注射液的“PR+DAAs疗法”,只是作为第四代补充的第三代方案,因此该部分市场空间可以说十分有限。

  前方道路拥堵的同时,凯因主营业务大本营也在受袭。

  主营业务风险不断

  第一大主业面临市场激烈竞争同时,还有被不断替代的风险。

  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公司现有的第一大业务,产品为主要适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凯因益生、和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妇科疾病的金舒喜。该业务2017-2019年及2020上半年收入分别为2.49亿元,3.46亿元、4.57亿元和1.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51.67%、50.13%、57.19%、57.31%。

  2019年短效干扰素国内市场容量为26.47亿元,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2b容量仅为18.25亿元,但是目前国内有20家企业在生产短效干扰素,市场参与者不少但容量却十分有限。

  而且具有活性高、半衰期长等优点的长效干扰素,在干扰素注射剂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升。资料显示,2020年-2024年,国内干扰素注射剂容量将由26.87亿元增长至36.52亿元,其中短效干扰素的占比将由2020年的45.96%降至41.37%,长效干扰素则由54.03%提升至58.63%。

  

  图/招股书

  作为第二大业务的复方甘草酸苷药物,则有着不能再注册的风险。

  凯因科技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均属于仿制药产品。报告期内,凯因科技仿制药产品占比分别为48.17%、49.88%、42.81%和42.41%,这让公司面临一致性评价的政策风险。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目前,凯因科技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和复方甘草酸苷片已经开展但尚未完成一致性评价,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则还未开展一致性评价。如果未能及时完成一致性评价,凯因科技可能会面临产品不予再注册的情形,届时将对公司超40%的收入造成影响。

  根据最新公布的业绩数据显示,2020年的凯因科技,营收仅小幅增长4.84%至8.65亿元,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6.93%至6982万元,公司已经从此前的业绩增长态势正式步入下滑状态。

  

  然而,除开前有狼后有虎的窘境,当前新股大环境的改变,也为凯因资本旅途再添一道坎坷。

  注册制下 新股环境大转变

  注册制时代的开启,为新股“躺赚”时代落下帷幕。

  2019年6月科创板正式开板,一个月后,首批公司正式上市。次年,注册制开始向创业板推广。2020年8月,首批创业板注册制公司上市。未来,注册制向全市场推广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发展潮流。

  

  由此带来新股稀缺性的大幅下降,使上市公司的“壳价值”快速下降。2014年上市的新股中,首发市值前10%的公司年成交总额占同年所有上市新股的13.1%,市值后50%的公司占比达41.4%。而到了2020年,市值前10%和后50%新股这一比例分别为28.9%和32.9%,差距显著缩小。在注册制更高效的定价效率下,资金对龙头股的偏好加速了不同质地新股估值的分化。

  上市公司的质地要求越来越高了,新股躺着赚钱、投资人围着投行要份额的日子,都一去不复返了。甚至大家都在“心照不宣”地观望,谁会是第一个“发行失败”的新股。

  根据《证券法》第三十三条 股票发行采用代销方式,代销期限届满,向投资者出售的股票数量未达到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百分之七十的,为发行失败。发行人应当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股票认购人。

  而《证券法》第五十条规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以上。

  此外,根据科创板上市规则,对公司市值也有相应要求,此前上纬新材就因为在询价阶段机构报价过低,险些跌破上市标准导致发行失败。

  按照目前的发行速度,正在排队IPO的企业,或许要等到2022年才能完成上市。力量投资董事长朱为绎表示,只要有IPO企业发行失败或者当天破发,排队企业自然就会降下来。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也提出,国外市场没有出现过IPO堰塞湖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IPO受到市场机制的强烈约束,市场不认可就无法上市,即使上了也融不到多少钱,上市之后也可能会沦落成壳公司无法再融资也无法减持。

  而次新股板块的走势更加说明问题。从市场涨跌角度看,曾从2012年底不足480点一路涨到2017年初7600多点的次新股指数,涨幅一度高达15倍。但随着注册制的风声放出,到最后注册制落地,次新股就一路滑坡,眼下2500点以下的位置,还不足高位的1/3。

  这个曾经游资最爱的小甜甜,已然变成了牛夫人。

  

  图/通达信

  在新股环境大变样的当下,顶着各种各样经营压力的凯因科技,其资本之路注定难以顺畅。但比起凯因科技一家公司的命运,注册制时代下,市场机制对新股的筛选和裁汰,才是投资者真正应该关注的警示。

精彩推荐

我要投稿

  • 投稿须知:点击查看
  • 投稿邮箱:wetg@p5w.net

  • 扫描二维码,随时阅读文章